header
 
     
   
     

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简介

 

 

   

1973年为贯彻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指示,清华大学开办了"固体物理研究班",旨在发展这一专业方向。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正式建立固体物理教研组,固体物理学科(即现今的凝聚态物理学科)一直被确定为学校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方向。1999年声学物理教研组与固体物理教研组合并,成立凝聚态物理研究所。本研究所现有教授14名,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(王崇愚、陈难先、顾秉林 、朱邦芬、范守善),副教授 10名。现任所长为范守善院士。

凝聚态物理学科初创阶段(80年代初、中期),经过相继选派师生一次或多次出国培养、进修和接纳归国留学生等措施,逐步形成一支生气勃勃、平均年龄较低的教师队伍。在学校支持下不断改善教学条件,取得了搞好本科生和硕士生教学和培养工作的经验。


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,凝聚态物理学科发挥团队和拼搏精神,致力于选择和开拓具有生命力的科研方向。在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,选择了"材料微观结构设计"这一有特色的方向。经多年多方面探索与实践,在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物理方面积累了一定优势。87年高温超导出现后, 在超导理论、超导基础研究和超导应用研究方面都开展了很有特色的工作。


1990年凝聚态物理学科获准建立博士点。直至90年代中、后期的近十年间,凝聚态物理学科的发展目标是:瞄准前沿,力争创新,在某些方面跻身国内先进。所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:在凝聚态理论和低维物理方面,三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,获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。纳米科学方面的成果列入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,获首届"长江学者成就奖"二等奖。 在超导物理和超导电子学方面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。1996年以来已在Science、Nature、Physical Review Letters、Physical Review B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约150篇,有三人次发表SCI论文数居年度全国前十名, 一篇论文列1999年全国单篇国际论文引用率第四名。


现在凝聚态物理所设有以下研究方向:计算凝聚态物理、凝聚态理论、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和计算设计、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 、扫描探针显微镜及其应用、超导物理与超导电子学、物理声学与超声、正电子湮灭技术在固体中的应用。

Untitled Document